每日看点!说说农村现在还保留了过去的什么习俗?

2023-07-03 21:06:07 来源:南方养生网

该文章也是作者起草还未发表的,以农村为体裁的中篇小说《大树底下》的一个章节,因某种因素这一章节提前发表出来。

说说农村现在还保留了过去什么风俗


【资料图】

各地的风俗人情,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的一部分。正所谓出门三五里,各处一风俗,因为地区习俗不同,结婚的风俗也各有不同。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八十年代期间,那些结婚的风俗人情。

一:写请帖、送请帖

若有哪家有当婚者,主人便会提前一周的时间,请村里最有学问,擅长书写毛笔字的老先生,用毛笔在A4大小的红纸上手书请帖。

1:写请帖

请帖内容大体如下:

"谨定于公园一九八0年农历十月初八日星期六,为长子张三,长媳李四举行新婚喜酌,届时诚请尊内弟王五,弟媳六麻携全家光临台升寒舍。愚姊丈陈七鞠躬。恕二"。

好多年都不能理解恕二是什么意思,"恕二"的意思就是:请帖送到被邀请方家中后,无论被邀请方来与不来,邀请方不会作出第二次邀请。当然请帖的行文格式是竖向排版的,而不是现在这种横向书写格式,毕竟现在这种电子文档受条件限制,在这里没法写出竖向格式。

2:送请帖:

所有亲朋好友的请帖写好后,就会分派亲房中的几个人,分别送至邀请人家中,只有亲自送到被邀请人家中,才显出邀请方的敬意与诚意。

点评:

那时农村交通和通讯条件很不发达,有的村庄只能靠步行前往,如果碰到距离较远的亲朋,就算用农村最好的交通工具永久28载重型自行车,来回也要一天时间。可见写请帖和送请帖,在当时结婚风俗中也是,较为重要的风俗

那时的农村婚嫁礼仪,生辰祝寿,房屋落成等礼节人情,都是以手书请帖方式,送至亲朋好友的家中。当时那一辈的老人基本没读过书,牛大的字识不了几个。写请帖便成了最大的难题。每次写请帖都是请村里的老教书先生来书写。对先生是无比尊敬。也是对知识的尊敬。

现在科技进步发达了,细小的人情礼节都不再写请帖,而是通过电电话联系方式通知对方。但大的庆典活动中,如婚姻嫁娶仍然用,写请帖的方式送至亲朋好友。这种习俗也一直保持至今。

二:抬嫁妆

抬嫁妆的意思:就是用两根三米长的晒槁(晒粮食用的手臂粗的树杆)挷住一台嫁妆,一台用两青年壮丁抬回男方家里。

结婚日子的头天晚上,男方会根据女方嫁妆数量(俗称多少台)定下抬嫁妆的人数。那时一般最低标配八台,也有条件好的十至十二台,条件最差的四台。十二台以上的都是上等人家,台数越多越引人羡慕。

四口木箱子,每口箱子上面两床棉絮,四口箱分四台,储衣三门柜,穿衣柜,写字台,八仙桌,称为八大台。这八大台是标配,条件好的人家会加上蝴蝶牌缝纫机,和永久牌自行车。这两件可是高级产品。一般家庭先不说买不买的起。就是想买也不一定能买的到。

结婚当天的一大早,十六个身强力壮的男丁,在主人家吃过早饭后,一人背一根晒槁,扁担,麻绳开始向女方出发。在女方吃完中午的酒席后,女方开启发嫁妆仪式,哭嫁妆,放鞭炮,开始发嫁妆。

抬箱子的人还轻松点。那三门柜,穿衣柜,写字台可是实木手工制造出来,那份量压在肩上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,当然中途可以互换来抬。那时联姻的人都不敢选择,相隔很远的村庄,多大数是附近村边周围的,最多也就十几,二十几里。当然也有县市相隔的,这种极是少数。

点评:

在当时流传的民谣里就有这么一句:″三门柜,八仙桌,嫁妆回家,压断脚"。

嫁妆抬回男方,晚上在男方家再吃一次酒席,并可领到一个封礼(红包)当时封礼是三元钱。封礼的金额是按当时一个劳动力,一天的工资标准来计算。尽管辛苦,但人们最乐意的是抬嫁妆,有工资不说,还能吃上两次酒席,酒席上有大鱼大肉啊。要知道当时一个家庭一年也只吃两三次肉。

现在交通工具提供了运输上的快速便捷,接嫁妆的习俗依然保留至今。只是不再用人力抬回家了,而是改用汽车运回家。

吃肉的民谣:

″端午吃一半,等到七月半,七月半吃一餐,等到吃年饭"。

三:小舅子上门

根据当地风俗,新娘的哥哥或弟弟,也会跟接嫁妆的人们,一起陪送嫁妆到新郎家中,称为小舅子上门。

晚上男方单摆出一桌盛宴,按最高礼仪宴请村庄里八个最有权威的老者,为这个新上门的小舅子摆宴迎接。

农村吃饭的桌子叫八仙桌,八仙桌摆在堂屋靠左墙边,左上座位称为上八位,上八位右座位称之为随位。今天这上八位就是专门留给,这位新上门的小舅子的,村里最年长最德高望重者坐随位。

任何一位做过小舅子的人都应该知道,这时候坐这上八位的位置,在众多年长,尊长面前都会客气推让一翻,否则会让人留下目无尊长的印象。尽管这个上八位,今天除了小舅子谁都不敢坐,推辞之中,上八位没入坐,其他的人也不敢入坐。只有小舅子入坐之后,其他人选择自己该坐的位置依次而坐。

点评:

这年月,小舅子,做不得,叔伯伯,罪不得,一喝百,全不得″。来形容小舅子们十之八九,都会劝醉,烂醉如泥。

村庄的村民热情好客,为表达对这位新上门的小舅子的敬意,都给小舅子敬酒。八个人轮番为小舅子敬酒,小舅子以一敌八,大多数情况下,小舅子们都是走着进去,抬着出来。

小舅子上门这一习俗,至今仍然保留。只不过喝酒时变得文明了许多,只要小舅子说酒量有限,很少有人进行劝酒。小舅子醉酒的情况很少发生。

四,送新娘,接新娘

接新娘的时候,男方会邀请亲房的四个小姑娘为伴娘,去新娘家迎接新娘,女方也会安排四个小姑娘送新娘,与抬嫁妆的队伍一起步行新郎家里。迎亲队伍一字排开几十米,场面颇为壮观。田地里劳作的人们,只要看到迎亲的队伍,都会停下手头上的农活,观看新娘的嫁妆,数一数新娘嫁妆多少台。

男方房屋都会经过简单的装饰,木质楼顶用废旧报纸,或牛皮水泥袋纸糊起来,大门上用红纸写一幅祝新婚的对联,每一个窗户贴一对红纸剪的囍字。看着很有结婚的喜庆。

堂屋进门三尺处,放一个燃烧柏树木的火盆,新娘由两位牵轿娘(牵轿娘:俗称三党),也就是奶奶或者母亲娘家辈份最高的女性,另一位牵轿娘则是父亲的姐妹或新郞出嫁的姐姐)牵着新娘进屋,大门的两边各站着一个,手捧点燃红蜡烛的小男孩和小女孩,称为金童玉女迎接新娘,也寓意着新娘将来儿女满堂。新娘进屋必须跨过这个火盆。

民间传统说法:"新娘过火盆,从此一家人,新娘没过盆,不算一家人"。

点评:

送新娘,接新娘,新娘过火盆的传统习俗,至今仍然保留。新娘也不再走路至新郎家,而改用成群接队的小骄车。当然新郎的婚房也不用报纸,水泥袋来装修,而是各种现代化的装修。

小结:

这个古老的村庄,流传着许多的传统文化风俗,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,许多的传统文化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

标签:

上一篇:世界今头条!拜仁官方:格雷罗将在新赛季身披22号球衣
下一篇:最后一页